他们是港口最亮的“星” ——城陵矶港口集团2023年度“先进个人”风采之二
来源:湖南省港务集团 时间:2024-09-11 浏览: [打印此页][关闭窗口]
【编者按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指出,要“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,提高各类人才素质。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。”集团特推出“他们是港口最亮的‘星’”风采栏目,全面展示荣获集团2023年度“先进个人”员工的先进典型事迹,激励广大员工以先进为榜样,大力弘扬城陵矶港口精神,营造创先争优工作氛围,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。
岳阳城港公司 罗江
罗江,岳阳城港公司卸船机司机,已在港口工作19年,曾获得港航水利集团2023年职工技能大赛门机操作第一名和岳阳城港公司“优秀员工”“服务之星”等荣誉。
罗江先后创下单机6200吨、双机14500吨的卸船高产记录,谈到其中的决窍,他说“没有其他,熟能生巧。”当初,刚走上卸船机司机岗位,罗江坚持白天在车上跟着师傅练,认真记录和练习,晚上在家里反复琢磨,学习消化。通过不断磨炼自己对机器的掌控能力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。
确保设备本质安全是提升作业效率的关键之一,罗江深知这一点。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,他都坚持巡检卸船机,确保设备安全运行。今年2月,岳阳出现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,给港口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。2月4日,罗江发现3#卸船机驾驶室小车轨道冻住,他拿上除冰工具,顶着刺骨的寒风,绑好安全绳,戴好安全帽,在另外一名司机的协同下爬上驾驶室顶棚,一边用热水浇注在轨道,一边用工具开凿冰块,连续2个小时,终于将轨道冰冻化开,确保生产顺利进行。6月20日,他在操作过程中听到机器异响,马上停机检查,发现是钢丝绳损伤,他赶紧报告情况并配合维修人员更换钢丝绳,及时阻止了设备事故发生,节省了大量的维保成本和宝贵时间。
罗江还积极参与班组建设,提出了许多优化卸船机操作流程和提高安全性的建议。例如:针对不同货种怎样采用不同的抓取清仓方式,如何保证抛物线作业安全高效,以及含水矿粉作业清仓注意事项等,这些建议被广泛采纳后,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卸船机作业队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质量。面对卸船任务繁重的情况,他经常主动放弃休息,坚守岗位,任劳任怨。在长期高强度的作业中,他都能用自己过硬的技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。
岳阳新港公司 徐可
岳阳新港公司堆场主任徐可,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22年,先后获评“优秀员工”“芙蓉标兵”“三八红旗手”等荣誉称号,是一名“含金量”十足的港口“老兵”。
2016年11月,“海勃”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上线一个月后,公司增设“堆场管理员”岗位,却无人敢上。在中控员岗位干得游刃有余的徐可站出来了,她以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胆量和气魄主动请缨,勇挑重担。面对全新的工作,她一步一个脚印潜心学习,虚心向各方请教,迅速熟悉各项工作。先后去上海海湾学校、南京港、长沙港、武汉港实地学习,在充分吸取各方经验和意见后,经过研究分析并结合公司实际,她制定出了第一套堆场策划方案,经审批通过后,在一个月时间内将堆场全部整改优化到位,她勤奋努力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得到了集团领导的高度赞扬。
2022年,面对“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”这一使命和挑战,岳阳新港公司坚决贯彻集团发展战略,积极拓市场、开航线、抓生产、优服务,从6月开始箱量呈井喷式增长,7至10月连续4个月吞吐量超过10万标箱,堆场箱位时常处于紧张状态,堆存量堆存量由原来的7000-9000标箱上升到14000标箱以上,最高时超过17000标箱。为了加快堆场周转,徐可提出“优化堆场布局,创新堆码规则,提升作业效率”的工作思路,优化完善堆场管理方案:一是将一二期堆场合并整合,规划堆场内零星空地,“变废为宝”,同时增加空箱堆码高度,根据箱源细分堆场每个区域集中堆码。二是因地制宜、大胆规划,严格按照“空箱先进先出,分项分类堆码”的原则,执行进出场计划预分配,实时动态调整的工作方案。三是根据拆、装箱作业特点,进行功能分区,设立拆、装箱返场专区,避免场桥在装卸船与拆装箱返场之间的冲突。
新的堆场管理方案成效显著,空箱堆场最大堆存量由6900标箱增加至12000标箱,外集卡提箱30分钟超时率同比降低4%,翻箱率同比降低2%,平均台时量达到26.25自然箱/小时。
自从事堆场管理工作以来,徐可每天要准确掌握堆场数据并及时处理突发状况,年休假、周末、节假日也不例外。今年9月1日是星期日,她正带着父亲就医,突然接到电话,“江集运1271”船舶因临时改变靠港计划,需要将之前的110个装船箱号取消,并重新更换一批集装箱。客户之事无小事。徐可立即让爱人照顾父亲,自己则打车赶到公司处理换箱计划。对此,客户十分感激,徐可说:“为客户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,让客户满意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”。
港产科技公司 段世荣
段世荣,港产科技公司主任工程师,曾被评为“港水工匠”“优秀员工”“安全培训讲师”,既是勤学苦练的抢修先锋,也是一技专长的多面手。
2004年,刚刚大学毕业的段世荣初入港口。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机械维修岗位,他主动向书本学、向同事学,晚上加班加点,扎根在一线查看设备图纸及技术资料,反复翻阅故障记录。只要有维修任务,他都抢着跟师傅去现场,力求早日熟悉设备。俗话说,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,在他的勤奋努力和长年实践下,对各台设备的“脾气”有了清晰了解。如今,作为电气工程师的他,无论出现急难险重维修任务,还是深夜时分设备突然“趴窝罢工”,他都能从容面对,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,年均带领维护检修团队完成100余次检修任务。
“做一名优秀的维修人员,只掌握电气方面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。”外出培训时专家的一句话让他有了强烈的知识恐慌和创新欲望,他暗下决心,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。
以前更换场桥悬挂电缆时,由于电缆悬挂在梁外侧,维修人员需要坐在滑车轨道上,将每段几十斤重的电缆拆装到滑车上,不仅耗费体力,也无法高效作业,还增添了高空作业风险。于是,他凭借日常积累的技术经验,对安装工艺进行优化,先在地面将电缆换装,再利用吊带、吊杆整体吊装,将安装时间减少一半以上,且降低安全风险,每次节约用工成本1.5万元以上。他还率先在班组建立“问题复盘常态化机制”,执行疑难故障诊断与重复性故障分析,拓展维修思路,不断完善作业流程。他为了弄懂一个设备原理、彻底解决一项棘手故障,反复研究PLC程序,鏖战至深夜是常态,浓茶和台灯也成为最佳工作伴侣。他整理编制出包含10多个疑难故障处理方法的《典型故障手册》,总结出5项实用性较强的作业指导书,并积极参与公司质量管理工作,顺利完成公司安全、环保、质量三体系认证,制定了《项目(维修)质量管理办法》,完善自检、互检、验收内部质量管理体系。
今年8月,“世荣技术创新工作室”正式成立。他将积累多年的检修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倾囊相授,引导青年职工在岗位上学习成长。目前已成功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,营造了尊师重教、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。为提高检修工作的安全性、及时性,保证检修质量,他通过专题培训讲解、一招一式言传身教,在工作实践中予以推广运用,极大提升了公司维护检修团队的战斗力。
现在,段世荣带领的团队不仅有技术精湛的维修高手,还有思维敏捷的创新先锋,牵头“五小创新”立项的“散货料斗无人值守”研究课题,已经完成模拟测试,即将进入应用测试阶段;“码头散货振动器自动感应控制装置技术”也在有序推进中,振动疲劳损伤、稳定性、噪音影响等效果指标正在技术论证阶段。